护肤品汞含量超标3000倍竟用了两年,美容中心没资质也做双眼皮手术。记者30日从市消委会获悉,我市美容业存在四大问题,消委会提醒消费者做美容一定要慎重选择。
案例
护肤品汞含量超标3000倍
今年4月,消费者张小姐向市消委会投诉称,两年前,她在某美容院做生活美容,使用的是美容院提供的护肤美容品,感觉效果不错,也没在意。最近,她看到电视里播放美容护肤品含汞量超标的问题,有的甚至会给人身体带来极大危害。于是,张小姐将其使用了2年多的护肤品送权威部门检测。检测结果令他大吃一惊:这种护肤品含汞量竟超标3000多倍。
市消委会接到张小姐投诉后,迅速与被投诉的美容院取得了联系。美容院对消费者反映的问题不能作出合理解释。在市消委会的调解下,美容院退给消费者2年多的护肤费用7000多元,另外补偿消费者人民币4000元。
消费者陶小姐在某美容中心做面部护理。护肤过程中,美容小姐直夸陶小姐长得漂亮,但如果是双眼皮就更好看了,并称做双眼皮手术很简单,她们这里就可以做。听了这一番吹嘘,陶小姐掏出800元决定做手术。
手术延续了近1小时。几天后,陶小姐感觉左眼双眼皮不明显,便找美容中心理论。美容中心只同意为陶小姐重做,不同意退款。陶小姐开始怀疑美容中心的资质,到有关部门一查,发现该中心根本不具备做美容整形手术的资格。会接消费者陶小姐投诉后,进行了调查了解,证实陶小姐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最后在消委会的调解下,该美容中心除退还美容费800元外,另赔偿各种费用500元。
问题
美容业呈现四大病态
市消委会统计显示,消费者关于医疗美容行业的投诉近几年来一直呈上升趋势。2004年,有关美容方面的投诉达179宗。投诉数量虽不算突出,但投诉者都已造成人身伤害。
行业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无证经营。被投诉的非法经营者多数无资质、无设备技术,唯利是图,手术失败后又不承担责任。由于价格比较便宜,消费者以收入较低的外来务工女性为主,其权益受到损害后,维权意识和能力不强,合法权益得不到有效的保护。二是超范围经营。一些只能从事生活美容的企业,违规超范围做医疗整容。由于缺少相应的设备和专业技术人员,消费者人身容易受到伤害。这类经营者多数披着合法经营的外衣,有合法的生活美容的营业执照和资质,但无医疗美容的资质和技术。很多消费者由于不懂个中差别,往往轻易受骗。三是部分具有医疗美容资质的正规美容机构,也存在手术不成功或者达不到预期效果的问题,其中不乏不法经营者利用消费者对专业机构的信任,以欺骗手段误导消费者,甚至使用一些假材料,如隆胸手术以国产材料冒充进口材料,使消费者受到伤害。四是消费者与从事医疗美容的经营者签定的合同不明确,内容不详尽,美容后的预期效果不明显,导致做完美容后发生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