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一份全国范围内的统计,全国平均整形“返修”率达5%-6%。珠江医院整形科手术量每日五六台,其中10%-15%为修复手术。
他们科室有1/5的整形手术是为别人“捡手尾”(收拾残局),平均每个月都有七八个修复重建手术要做。
南方医院高建华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她接诊的整形者近7成属于“返修”,其中60%的整形者是因为自身对整形效果不满意,而医生的整形方法并没有问题;大约30%属于整形方法存在小毛病;完全属于医生手术操作、材料选取不当,造成严重后果的占3%左右。
“返修”手术小、难度大
割双眼皮、祛眼袋、隆鼻、隆胸成为四大最“热门”的“返修”手术。这些手术在整形专家眼中的一桩桩小手术,缘何反倒成为了修复重建得最多的手术
柳大烈教授分析道,这与做得多有关系。他称,就是由于这些手术发展较早,接受的程度较高较广,手术做多了,在一定的发生率下,绝对数目也会较多。
欧阳春教授称,小手术“返工”多还与一些患者愿意返修有关。割双眼皮、祛眼袋、隆鼻这些小手术,手术过程和术后恢复承受的痛苦相对不大,对比起颌面手术要承受的痛苦要轻得多,术者二次修复的决心也就相对要坚定,大手术即使做得不合心意也由于考虑到要承受较大痛苦而放弃。
记者采访中专家均表示,修复手术比正常整形手术难度大得多。柳大烈称,修复手术的基础与正常手术不同,需修复的很多都是被做坏的,在一个做坏的底子上进行手术,既“收拾残局”,又要考虑到手术效果必须有所改善,不能再给术者带来更多的痛苦,手术难度必然增大,对施术医生的要求也必然更高,这也是为什么手术费要比正常整形手术费高一倍的原因。
医患沟通不够、医生水平有限造成“返修”
对于如此高的返修率,专家称,这和施术机构的环境条件、术者自身期望值过高等因素有关,尤以医患之间沟通不够、施术医生水平有限关系明显。
柳大烈称,很多整形者本身条件有限,却神话了整形手术,以为可以将一切不够完美的东西变成想象般的完美。很多时候,消费者没法从医学的角度去考虑是否适合手术及适合哪种手术方法,这些需要医生从自己专业角度来给予建议,并与消费者充分沟通,从沟通中合并意见做出最佳方案。
欧阳春称,揣摩病人的心理,除了是医患沟通的必要外,也是对施术医生的要求。
欧阳春说,整形不同画画,画不好可重新画,人的组织修复过程千差万别,这是术者通常不会考虑的,这就需要医生分析给术者听。有些整形机构安排咨客、促销小姐为术者解答整形问题,出于赚快钱的想法,一些不负责的咨询小姐会对咨询者做出不切实际的承诺,这些未必是施术医生能做到的。结果就是手术效果与术前承诺相差甚远,造成“返修”。
案例1:瘦脸磨骨变成大小脸
马小姐(化名)是兴致勃勃地做了磨下颌骨和切咬肌手术后开始痛苦的。手术完成后,她惊恐地发现,自己左脸的颧骨位置比右脸要低,仿佛凹下去一样。而左脸腮帮处却无故凸出一小块,摸下去感觉是一块肉。刚发现术后脸部不对称的马小姐,被施术医生以术后肿胀的理由打发走了。
一个多月后,马小姐发现脸部不对称的问题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自动解决,再次找到手术医生质问。医生否认自己施术有误。并回答说:“你太过于要求完美了!”不服气的马小姐又咨询了三四个专家,专家们认为马小姐左脸腮帮处突出的肉可能是由于手术而移位了的脂肪垫。马小姐到医院拍片,结果显示磨削后的左右下颌骨不对称。
专家告诉她,她颧骨的凹陷可能是由于咬肌切除过多造成的,并有继续萎缩的可能,需要填充脂肪才能进行修复。而她移位的脂肪垫由于不在正常范围内,因此很难取出。马小姐称,如今手术那天的情景还历历在目,想到吃了那么多的苦结果却换来这样一张脸,她简直痛不欲生!
案例2:坚持欧式眼,术后想不开
张小姐的痛苦来得快去得慢。为了实现自己多年的梦想,她决定去割双眼皮,而且是非常欧化的双眼皮,那和她非常喜欢法国影星有关。医生对之提出欧式眼不适合她,建议她选择黄种人的双眼皮后,张小姐丝毫不接受:那么浅的双眼皮,哪里有法国影星的风采 自认为很有欧式眼潜力的她自己画了一道双眼皮成型线,叫医生就按她画的线切。手术恢复期过后,张小姐才发现自己自信满满的“欧式眼”狠狠地背叛了她,过高的双眼皮放在没有立体感的眼上显得非常不自然,心情跌到谷底的张小姐后悔莫及,甚至想不开想要轻生。